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位于额尔古纳市以北98公里,是中国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最大的聚集地,俄语称“嘎拉湾”。恩和地区行政辖区2068平方公里,西隔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相望(境内边境线长75公里),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5公里。辖区总面积2068公里。地形多山地、丘陵,谷地较狭窄,地势倾斜,海拔700~1000米,年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50℃,绝对最高气温39℃。年均降水量450~600毫米,无霜期90天左右。


恩和是中国现存仅少的原生态未开发地之一:境内原始林地约282万亩,草原40万亩,耕地约2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河流众多,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原始林木以松树、白桦树和杨树为主,野生动植物、药材、花卉繁多而珍贵,主要植物有越橘、蓝莓、黄芩、党参等,野生动物有黑熊、狍子、鹿、犴、猞猁、飞龙等十几种。被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称为原生态基因宝库。恩和地区矿产丰富:得耳布尔成矿带贯穿全境,以黄金、铅锌、铁、铜为主的地下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称为额尔古纳黄金河段。


截止2017年3月,总人口2339人,由汉、俄、蒙、回、满、朝、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十个少数民族组成,其中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1309人,约占总人口的56%。
驻地有1个国营农牧场,2个国有林场。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地区经济以农牧业为基础,凭借独特的民俗优势。旅游业为新兴的龙头产业,古语云“古风隐于闭处,智慧藏于民间”,恩和虽然地处偏远,但在人种形态、劳作、民居、饮食、服饰、婚俗、节庆和民间艺术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展示出原始的俄罗斯民俗风情,始终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民风,当地群众酷爱清洁、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艺出众,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可研性、观赏性和体验性。俄罗斯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2007年8月15日,全国少数民族文史资料书系—《俄罗斯族百年实录》在额尔古纳市举行了首发式,标志着俄罗斯族结束了没有系统史料的历史。


俄罗斯族居民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始终保持着原始的俄罗斯民俗风情,居住俄式木刻楞,固守俄罗斯族的饮食习惯和节庆时令(巴斯克节是当地俄罗斯族最具传统节庆日),酷爱清洁、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俄罗斯族同胞勤劳智慧在于多才多艺,巧手艺人处处可见。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就地取材,制作的桦树皮容器、毛线手工艺品精巧秀美。女人服饰喜好款式大方的裙装、披肩。饮食上更喜欢俄式自烤“列巴”、配有奶茶、稀米丹、果酱、苏卜(俄式汤等),甜食茶点和各种糕点、饼干、夹馅点心等,美味可口,天然绿色,多为自家劳动产品,这些作为民族的独有特色都深深地吸引着各地游客。因此民俗旅游业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自2005年我们抓住国际国内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经济机遇,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俄罗斯家庭游这一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荣获了中央电视台CCTV十佳魅力名镇的殊荣。2007年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论坛,与九寨沟共同向大会作了典型发言。


恩和融汇欧亚风情,夏天娴静而多彩,冬季白雪皑皑。四月,暖风绽放了巴斯克节的花朵;六月,阳光明媚了俄罗斯家庭的窗棂;七月,细雨滋润了额尔古纳河畔的绿草;八月,果实香醉了兴安岭俊秀的白桦。在白昼,跨骏马徜徉草原,架快艇激扬江水,闻林风如歌赏白桦婆娑。在夜晚,尝美食应接不暇,品美酒千杯不醉,风琴悠扬裙摆飞舞美不胜收。


在这里,北欧民族的热情张扬和亚洲民族的温婉内敛得到恰如其分的交融。也许你怀着好奇之心而来,但你会因这里淳朴的民风、浪漫的异国风情不忍离开。

